江城足球网

图片
您的位置学术动态

立德树人 全面发展——墨子职业教育思想探寻

时间:2021-03-22 来源:任守景

摘要:墨子是先秦诸子中集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无与伦比的世界文化巨人1。他出身“贱民”,长期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了解百姓的苦楚和意愿,凭着他关怀人生、关怀社会、关怀自然的执着,形成了人文品格与科技品格并重的兼爱救世学说2。他提出的“立德树人、以教行义、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他按照社会分工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重视科学技能及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弥补了儒家教育的缺憾,开创了我国历史上职业教育的先河,墨子也因此被推崇为职业教育的鼻祖,古滕也成为职业教育最早的的发源地。

关键词墨子职业教育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任守景,男,江城足球网滕州人,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高级编辑。主要研究方向:先秦思想史,墨子鲁班文化。

 

引言

前不久,杨振宁博士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连发三问,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国内为什么留不住杰出人才?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里?3 联系邓小平同志“中国最大的失误在教育”的论断,由此联想到“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而国民的文明素质越来越低”这一沉重的话题。在西方遇到诸多科技解决不了的难题,试图向东方寻找智慧的今天,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到墨子文化中去寻找解决教育问题的答案呢?

墨子(公元前480——公元前390年),名翟,春秋战国时期小邾国(今江城足球网江城足球网)人。他出身工匠,他的工匠技术可与当时名扬天下的鲁班相媲美。他自幼师从儒学,《淮南子·要略训》记载:“墨子学儒学之业,受孔子之术”。随着学业和思想的成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观察,墨子发现儒学诸多弊端,使他越发不能苟同,便自立门户,创办了墨学,成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生广收弟子,广纳贤士,“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吕氏春秋·当染》),墨学也迅速发展成为与儒学并提的“显学”。

儒家学派的极大成者孟子极力贬斥墨家学说,却赞赏“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孟子·尽心上》)。稍后于墨子的大思想家庄子也不同意墨子的主张,却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庄子·天下》)。连反对墨学的儒、道两家的代表人物,都如此这般叹服墨子的人格,那么就不难理解在百家争鸣、诸学林立的战国时代,墨学何以能与儒学并称“显学”了。墨子是平民圣人,也是底层百姓的代言人,他的学说和主张自然反映了民众的心声,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加之墨家集团的大多数成员皆为“农工肆人”,学习研究的内容自然是如何提高劳动和生存技能,墨子在教授弟子过程中,就会把自然科学知识、技能技巧作为重要内容,尤其是分类施教,分科教学,创办了历史上第一个集文、理、工、农和军事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平民学校4,更是首开了职业教育的先河,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职业教育的宝贵遗产。

一、墨子职业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墨子诞生并生活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过度的战国初期,这是一个大动乱、大变革的时代。冶铁业的长足发展和铁器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当时的人们已具有丰富的探矿、采矿知识,掌握了冶铁制造技术,铁制器具普遍应用于农耕、军事等各个领域,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带动了商业、手工业、水利、运输业等各个行业的发展,引发了阶级关系、政治制度的变化。原来的被奴隶主所占有、只是“会说话的工具”的奴隶,为占有一定土地、拥有一定人身自由的个体农民所代替,以奴隶和奴隶劳动为占有对象的奴隶主转化成以个体农民为剥削对象的地主。这种生产关系的转变,无声地宣告了奴隶制度的瓦解,而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便脱颖而出。

随着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士阶层也应时代和社会之需迅猛崛起。西周以来,学在官府。随着西周政权的衰落,社会的长期动荡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这种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及其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而官府之外的诸子思潮却代表和适应了社会的新变化和新要求,邓析、孔子等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新风且形成规模,也开创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加之诸侯为变法图强、争霸天下急需大量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为有知识、有谋略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他们通过讲学、游说、参政等社会活动施展抱负,影响各国诸侯,活动空间和能量很大,备受政界和社会推崇。

诸侯暴虐无道,百姓不堪其苦。墨子认为,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必须有贤人治国。治国需要各种各样的贤人,贤人何来呢?“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尚贤下》),需要有道之人的勉力教育。墨子怀着救民于水火的强烈使命感,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办学收徒,说义行教,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各类实用型人才5 。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才有了教育的蓬勃发展,才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二、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墨子基于“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政治主张,提出了很多有别于儒家的教育理念。他强调立德树人、以教行义、知行合一、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创新实践,这些无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显示了长久鲜活的生命力。(一)注重立德树人,强化能力培养

墨子认为,要实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政治理想,教育担负着救世的重大使命。教育是一种“为义”的活动,教育可以培养出有德之人,使更多的人认识“义”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墨子亲手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平民学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兼士”。墨家十分重视对弟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兼爱”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墨学的重要纲领,也是施行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他强调“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教育弟子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墨子认为,只有先立德,才能培养出兼爱救世的合格人才。一个人缺了德,其本事越大,有可能对社会危害就越大。墨子以求天下治理为核心的教义,使得墨家成员有着一种共同的信仰,规范着墨家弟子的思想行为。如《吕氏春秋》所赞誉的:墨家弟子“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要培养有德的人才,就要制定人才标准,于是墨子制定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培养目标,也即“兼士”的标准。要求弟子不但要掌握并精通各种道术,具有专业本领,更要有高尚的品格和“兼爱”天下的道德境界,做到“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这几条标准中,墨子认为“厚乎德行”是人才培养的首位,这种德行是“兼爱”思想的一种表现。“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墨子·修身》)墨子指出,君子能明察左右,左右之人也就能修养自己的品行。君子不能修养自己的品行而受人诋毁,就应当自我反省,从而怨少而品德日修。同时,墨子指出“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他还非常重视勤劳和节俭的美德教育,“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墨子本人也做到了“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以身作则,教育弟子忧国忧民,以身殉义,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如果说“厚乎德行”是道德的标准,要求弟子们有很好的内在品质,那么“辩乎言谈”则体现了墨家对弟子在思维辩论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弟子能言善辩,并通过他们的“上说下教”推行其主张。墨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当时的社会迫切需要能言善辩的说客、游士或辩士。因此墨子教育弟子要实现“为义”,就必须具有能言善辩善于辞令和说服他人的能力,所以墨子坚信能言善辩不仅可以宣传自己的主张,丰富发展墨家的学说,更可以改变社会风气,实现政治理想。他认为学习知识重在明察事物所蕴涵的道理,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墨子·修身》)。他讲求以理服人,追求思辨技巧,言行有据。墨子自己擅长“辩”,并用“辩”来启发、教育学生。墨子善变的传统为墨家后来的教育活动积累提供了锐利可靠的思想武器。

“博乎道术”更是对弟子在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即要求弟子博通各种技能,具备完成墨家政治目标的实践能力。在墨子看来,“博乎道术”就是要培养多才多艺的能手。这样的能手,既要掌握生产的技能和“法仪”、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而且还要能掌握防御守备的“道术”。墨子把“从事”作为培养“贤良之士”的教育内容,就已表明了他力图突破旧的教育传统,在当时实现了由道德知识修养为主的德化教育向培养具备生产、科技、军事防御等综合素质能手的转变,所以他培养出来的墨家弟子德智双全,能文能武。我们要倍加珍爱墨家先进的教育理念,用“立德树人”为教育打上精神底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强推以教行义,提高综合素质

墨子主张积极的教育方法,提倡“强说人”,认为讲学授业要积极主动,不能错过传教的机会。兴教为了育人,育人为了行义。“义者,利也”。行义就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天下之害,皆起于不相爱;天下之利,则源于兼相爱。所以墨子为了推行他的“兼爱”主张,匡正天下失义之世风,不拘一格广收弟子,不辞辛劳强说强教。墨子希望通过实施“兼爱”,实现“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安无忧”(《墨子·天志中》)的政治理想。他发现:“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墨子·尚贤上》)。因此,为了把兼爱付诸实践,他感到必须通过教育培养大批“兼爱”思想的执行者,即“兼士”。他讲求“爱人若己”,期盼人类爱无差等,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关爱,是我国古代思想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当今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墨子从“兼爱”的思想出发,引申出最高的道德规范——“义”。纵观墨子的施教过程,他对弟子的品行教育与职业操守的养成,尤其是提高综合素质十分注重。他说“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义》),认为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所以,他教育弟子“鼓而进于义”。《墨子·鲁问》篇记载,墨子的弟子胜绰已经学有所成,被派遣到项子牛处做官,不想他不但不阻止反而竟然三次参与了侵犯鲁国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墨家的“义”,是教育的不合格产品,故墨子派弟子去项子牛处辞退胜绰。这也说明了墨子对其弟子品行与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墨子已经深刻认识到教育的价值就在于“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通过教育提升全民素质,就可以使人民兼爱互利,社会和谐,国泰民安6

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也变”的论断,重在强调环境与氛围对人的影响。墨家学派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的集团,极其注重纪律教育,墨子本人“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他提出“言必信,行必果”;强力而行,不敢倦怠;意志锻炼,强化意志;和其志功,明辨志功。禽滑离初入墨门“受训”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向欲”。这种严格的训练,锻炼了弟子的意志,养成了良好的职业操守。在“止楚攻宋”的重大事件中,禽滑离脱颖而出,不负众望,领受使命,率领三百壮士赴宋国备战,堪当大任。墨子以义教育弟子,以教行义天下,在他的感召下,其弟子“皆可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可见墨子教育方针的正确和教育事业的成功,也可看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极端重要性。

(三)倡导知行合一,培养创新精神

墨子是位很重视实效的教育家,特别强调要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着重实践力行7 。因此,墨子批判儒家“述而不作”“击而鸣之”的思想,倡导“述而有作”“不扣必鸣”的创新精神。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墨子提出“合其志功而观焉”,志就是目的,功就是效果,主张以目的和效果的统一去评价一个人的行动。“学”的目的是“行”,即“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明确指出,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取真正的知识,教育学生不仅要学思并重,而且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墨家弟子被推荐到各国从事不同职位的工作,都基本能胜任,就是墨子“学以致用”思想及实践的具体体现。

墨子精通“六艺”,同时他又突破“六艺”教育,增加科技军事和科技器械生产等内容。墨子及其弟子不但直接参与生产劳动,练就高超技艺,而且从生产实践中探索有价值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知识与技能作为教学内容的同时,生产制造出许多新的器械工具。在生产实践中,墨子重视实用技术的传习,强调了分工与专业技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指出“譬若筑墙,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墨子·耕柱》)。墨子还提出量力而行的职业教育思想,“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焉”(《墨子·公孟》),主张教学要适应学生身心的特点,量力而行,教育者要因人而异。墨子正是在要求弟子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具体科目的同时,广泛地参与生产实践,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各科专门人才的同时,也为古代的专业技术教育指明了方向。墨子“与其劳者获其实”的劳动观念教育思想,明确指出知识、经验源于劳动实践,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言信行果”“不扣必鸣”的指导方针,充分体现了墨子积极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必量力所能至,而从事焉”体现了墨子对学生个性的发展的重视;“述而且作”的教育理念,展现了墨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图。可见,墨子这些职业教育思想中的现代内容,不仅在古代教育史上有独特的价值,今天仍然能为我们提供多方面的借鉴,对现代职业教育有极大的启示。

(四)提倡多元教学,促进全面发展

墨子志在为天下“兴利除害”,而当时的社会积弊如山,灾祸蔓延。要除弊救世,需要培养大批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授之于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而能有此资格、担此重任者,唯独墨子。墨子一方面勤奋好学,通古达今,有渊博的人文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他善于观察,勇于实践,长于发明,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其既通人文又通自然的双重积累,是其他诸子难以企及的。他能开设包括人文科学和自然在内的多门课程。从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到力学、光学、数学、几何学、逻辑学、工程技术学,从理论学习到技术培训,其教学内容在当时几乎无所不包。他培养的弟子,坐下来能讲学传道,走出去能说教行义,拿起绳墨来能制造器具,铺下图纸来能设计工程,身处痒序能从事科学试验,登上城头能指挥防御战争,入国为仕能参政议政8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墨子一反儒家“述而不作”的传统观念,设置了全面创新的教学内容。既有不同于儒家的以“兼爱”为核心的一系列政治、经济、伦理等人文方面的教学内容,也有其他诸子所没有的自然科学和军事知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在教育教学中,墨子坚持“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墨子·耕柱》)。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确立了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促进了弟子的全面发展。

墨子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满足时代要求的综合教育,社会当时急需什么样的人才,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他创办的平民学校下设相当于现代大学的社科院、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和军事学院等。墨子的教育内容全面实用。墨子主张“能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墨子·耕柱》)。因此,“谈辩”、《说书》、《从事》是墨家的教育内容。《谈辩》即学习谈话辩论技巧方法,培养政治说客,与之相应的有逻辑学、哲学和政治等。《说书》即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者教师,与之相应的课程有教育、经济、天文、数学、物理等。《从事》即学习农、工和兵等实用技能,培养各种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与之相应的课程有几何学、物理、光学、农学、工程机械和军事技术等。在教材使用上,除传统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外,墨子自己撰写了一部博大精深的讲义《墨经》。这部《墨经》是一部综合性教材,被后人誉为“古代人类智慧的最高代表”、“百科全书式的一部奇书”9。一部《墨经》仅科学定义就有180 多条,内容包罗万象,创新比比皆是,可见墨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倾注了多少心血。

三、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及价值

当代中国“和平崛起”的伟大历史契机来临之际,从中华文化形成的“轴心时期”,寻找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中华文化的主体意识,将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选择10。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儒家“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一直延续至今,而重在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一直登不上大雅之堂。随着我国加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新时期的到来,社会各行各业急需大批实用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超越姿态,同时也是树立科技创新形象、弘扬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墨子在教育、职业教育的理论实践上成就卓著,在教育宗旨上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关注职业道德养成,很多观点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内在相通,对当代职业教育有着重要启示。

(一)坚持德育为先原则,加强职校内涵建设

墨子在构建“兼相爱,交相利”的职业教育理念中,首先强调的是“厚乎德行”,这种德行以“兼爱”为核心,要求用爱的理念对待职业技术教育,强调爱他人、爱国、爱和平的同时,职业服务的对象应该不分亲疏、贫富、国别,对伙伴也应该真诚、关爱,做到技术应用利国利民,才能“交相利”。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墨子提出培养“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兼士”主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范、严格的纪律规范、能言善辩的辩论技能和广博熟练的知识技能。在《墨子经说上》中,“知、闻、说、亲”。即把知识分为闻知、说知、亲知三种。闻知是得自传授的知识,它又分为“亲闻”和“传闻”两种;说知是由推理辩论得来的知识,它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亲知是亲身观察、实践所得直接经验的知识。因此墨子在教学方法上,非常注重实践,强调创新能力,建立了主动施教、力行实践、正确评估的教学模式,其“不扣必鸣”、“述而且作”、“志功合一”的有关教育论述,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都具有深远意义。

当下社会,由于传统文化缺失,很多人精神贫乏空虚,道德严重滑坡。好些青年学生没有树立起为之奋斗的目标与理想,沉溺网络,迷失自我,荒废学业,在迷茫中虚掷青春。很多人迷失了人生方向,把追求钱权名利当作幸福不幸福的衡量标准。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而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文化育人、文化建设。要教育学生大力弘扬墨子的工匠精神,即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探索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创新精神;执着专注、持之以恒的坚守精神;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筑牢职业教育的文化根基。首先要加强德育教育。德是教之本,无德不成教。要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社会、懂得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磨炼自己的意志,用爱的理念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如台湾忠信工商学校办学德育为先,教育学生德智双全。台湾多数企业公开在媒体上做招聘广告,专门点出“不要名牌要忠信”。如果所有职业学校都办成忠信工商学校这个样子,那就是国民教育的巨大成功。所以,培育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坚定文化自信,怎样做好文化传承?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所在。

(二)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多元实用人才

墨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劳动技能、生产技能的训练,注重因材施教。墨子没有固守培育全才、通才的教育目的,而是贯彻执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专业人才的职业教育原则,要求弟子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具体科目,使他们学有专长,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专业人才。

我们要学习借鉴墨子的职业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当前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大作用,努力培养各个领域紧缺的技能型人才,以实绩赢得社会的认同,争取让更多的高职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争相抢手的“香饽饽”。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技术人才”。他还特别强调:“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人都有出彩机会”。

党和社会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任重道远。社会和时代的进步,需要高级技师,也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人,需要身手不凡、怀有绝技、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有人说:“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往往在实践中学习。可见,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年打开通往成功大门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自然应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还需要深化综合改革,以制度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作为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求“全”,而求“专”。还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开发自己特有的、适销对路的优势专业,进行错位布局。当然,还要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职教发展环境

墨子的教学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主要是教、学、行相结合。墨子在一生的“上说下教”的活动中,一贯坚持“有道相教”,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永远起主导作用。这说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教教师综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的教师质量”11。也就是说,教师本身的素质决定这一所学校的命运,而学校发展与否,发展快慢,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办得是否有特色,能否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实用型人才,关键的一点要建立一支数量足、质量高、专兼结合,以专为主、比较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职业教育工作的目标。怎样才能办出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职业教育?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只有建设一流的职业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职业教育业绩,学校才能真正办成学生喜欢的学校、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实现“办好教育回报人民”的承诺。应该说,目前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素质不够理想,专业课教师紧张,由文化课教师改行的教师虽有较多的教育教学经验,但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从社会上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虽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教育理论知识以及教学经验,有的还缺乏专业理论,对学生的管理能力也不强,加之师资培训机制不健全,自然就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

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质量的前提,教育是爱的艺术,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的真谛,也是墨子教育思想的灵魂。引导教师精研业务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在学习中提高,用制度来规范,用舆论来约束,对教师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既宣传法律法规,又提倡奉献精神。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既懂理论又有操作技能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给予优厚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给予一定的荣誉和奖励。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稳定人才的良性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

要创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广泛宣传职业教育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羡慕技能人才、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浓厚氛围。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教育引导实行学生受益学生缴费、企业受益企业出资、社会受益政府投入的政策,增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关键是要为职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打破封闭的办学体系,形成以社会需要为中心的办学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各行各业急需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结语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史上弥足珍贵的、极具借鉴价值的宝贵遗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教行义的教育方针、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尤其是重视科学技能及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实践,更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之急需,亟待我们加以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邢兆良.墨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郑杰文.中国墨学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杨振宁.九十六岁杨振宁连发三问[EB

OL].http://www.cajcd.edu.cn/pub/980810-2.html.

[4]张知寒.墨子研究论丛[M].济南:江城足球网大学出版社,1995.

[5]张知寒.平民教育家墨子[J].墨学研究,2007,(10):23-25.

[6]秦彦士.墨子考论[M].成都:巴蜀书社,2002.

[7]任守景.墨子研究论丛[M].济南:齐鲁书社,2008.

[8]孙卓彩.墨子概要[M].济南:齐鲁书社,2007.

[9]张知寒.墨子研究论丛[M].济南:江城足球网大学出版社,1998.

[10]江樱.时代呼唤墨子[J].墨学研究,2008,(08):18-23.

[11]江山携手.哈佛大学校长名言录

[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028/18/9570732_509024838.shtml.

 

Standing up morals and developing people in an all-round way——Exploration of Mozi'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

 

RER Shoujing

(Chinese Mozi Society, Tengzhou, Shandong, 277599)

 

Abstract: Mozi is an incomparable world cultural giant who integrated thinkers, educators, scientists, strategists with social activists among the pre-Qin Zhuzi. He was born as an "untouchable" and liv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ociety for a long time, who understood the sufferings and wishes of the people. With his perseverance in caring for life, caring for society and caring for nature, he formed a doctrine of both humane and technological character and love of salvation. He put forward the educational idea of “building a person by virtue, teaching by teaching,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especially his idea of cultivating practical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skills and practical ability, making up for Confucianism and creating a precedent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s history. Mozi was therefore regarded as the originator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uteng became the earliest birthpla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Mozi; vocational education; establishing morality; cultivating talent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江城足球网委、江城足球网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