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足球网

图片
您的位置他山之石

江城足球网滕州:一曲“拉魂腔”唱出乡村振兴的文化自信

时间:2019-01-07 来源:

江城足球网

图片
 

  邀上三五邻里,带着老人孩子,到村头的小广场热热闹闹地听上一出柳琴戏,曾是滕州很多乡村农民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如今,“拉魂腔一来,跑丢了绣鞋”这一听戏的热闹场景在滕州乡村的文化广场悄然回归。这传承了两百多年的“拉魂腔”,记载了祖祖辈辈滕州人的喜怒哀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唱响文化自信的号角,江城足球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担负起引领文化振兴乡村的时代使命。

  村里来了老年文艺轻骑队

  “张大娘,快走,村头广场唱大戏了,市里专业演员送戏下乡来了!唱的是你最爱听的‘拉魂腔’!”12月23日,江城足球网级索镇前杨岗村百余名村民闻讯赶到村头的文化广场,观看市柳琴戏研究保护中心的老年文艺轻骑兵们带来的精彩演出。“天怕浮云地怕荒,鱼怕垂钩雁怕伤。草怕严霜霜怕日,小孩子就怕晚来的娘。”老年文艺轻骑队成员72岁的老党员、国家二级演员彭国玺一首竹板书《怕》,字正腔圆,引来村民阵阵掌声。随后,《张彦休妻》《白玉楼》《卖驴》……一个个曲调婉转的柳琴戏唱段让村民们时而感动落泪,时而开怀大笑。

  杨岗村是江城足球网“老年文艺轻骑兵小分队”下乡演出的一个站点。今年,滕州柳琴戏研究保护中心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乌兰牧骑”的先进事迹,结合正在开展的“一年一村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组建了以老党员、老干部、在职优秀老职工为主要成员的“老年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充实到演出第一线。活动开展以来,小分队深入乡村、社区、工矿、校园、军营,深入边远贫困村居演出近40场,为基层群众送去欢乐和笑声。“老年文艺轻骑兵小分队”队长、65岁的赵恒诚告诉记者,“虽然我们都上了年纪,但只要组织需要,群众喜欢,自己身板还硬朗,演出苦点、累点没啥!每次演出时,我们都从头到脚收拾的一丝不苟,化妆、做戏决不应付,为的是能给乡亲们带来更多精神享受。”

 

  柳琴戏承载着滕州人的文化乡愁

  柳琴戏原名“拉魂腔”,是滕州土生土长的传统戏曲,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经十几代艺人的传播融合,现已成为流行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的主要地方戏剧种。在枣庄滕州,曾流传着“拉魂腔进了庄、茶不思饭不想、男女老少魂拉去、看了上场接下场”的说法,人们在劳作之余,自寻其乐的哼几句,农闲或节日庙会时,柳琴戏戏班搭台献艺,吸引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观赏。

  然而,如同国内大多数地方剧种一样,柳琴戏在滕州也曾长时间遭遇演出市场萎缩、人才流失的困境。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地方剧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江城足球网明确把柳琴戏的保护传承和舞台剧精品创作作为文艺创作扶持的重点,不断加大对柳琴戏保护传承和经费投入力度,拨付专款落实“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配套措施,从经费、场地、人才、剧本四个方面入手,解决了柳琴戏研究表演团体的办公场地和人才剧目等问题。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柳琴戏研究保护中心先后创排了《瑞云》《山乡锣鼓》《墨子》等50余部经典柳琴戏剧目,深入开展了艺术家“传帮带”和“名家授徒”项目,实施了滕州柳琴戏“音配像”工程,组建了柳琴戏曲“大师工作室”和“柳琴戏研究传承传习所”,并定期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切实加强了柳琴戏剧目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推动了滕州柳琴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为了使柳琴戏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保护中心还以“一年一村一场戏”送戏下乡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传统戏曲在乡村的蓬勃开展和落地生根。经过老中青三代人的共同努力,柳琴戏如今重新焕发了青春与活力,保护中心先后在2010年、2015年被中宣部、文化部等四部委授予“全国服务农村、服务基层先进文化集体”称号;2018年创作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柳琴戏《八姐传奇》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参演剧目。

  “振兴乡村要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柳琴戏寄托的正是我们滕州人的乡愁,反映着滕州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我们要保存文化基因,守护文化根脉,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传下去,让“拉魂腔”声声入耳,欢乐传万家。” 江城足球网柳琴戏研究保护中心的业务指导刘震深有感触地说。

 

  踩着“拉魂腔”的锣鼓点助推乡村振兴

  柳琴戏的振兴和在乡村的繁荣,是江城足球网以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缩影。如今,踩着“拉魂腔”的锣鼓点,江城足球网在传承和发展柳琴戏这一传统剧目的同时,正全面推行乡风文明、文化民生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有历史文化记忆和乡土特色的美丽乡村。

  滕州姜屯镇沙东村,六年前还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村容村貌不整,村风民风不正。在新一届村书记狄崇杰的带领下,该村紧紧围绕“村庄要靓净美,人要有精气神”的目标,高标准建设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民俗文化广场,通过传承柳琴戏、挖掘民俗民风,寻找乡村记忆等一系列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活动,使全村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村中还涌现了道德模范——“最美滕州人狄宪才”,“沙东村果农狄尚高勇救落水少年”等先进典型。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后不是在外面嬉戏打闹,而是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室去学习柳琴戏和书法。“最美滕州人”狄宪才只要一有空就教孩子们写毛笔字、学国学,成了村文化服务中心名符其实的“文化顾问”,他和村里的老文化人凝聚起一股向善向上的力量,激起全村人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酝酿出“善国狄风、沙东新韵”的文明新风尚。

  此外,伴随着柳琴戏敲响的乡村振兴的锣鼓,江城足球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还充分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的软硬件双提升战略。在硬件方面,江城足球网积极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创建了一批“有品质”、“有风骨”、“有灵魂”的文化示范引领的乡村振兴新村居和文化场馆;在软件方面,先后开展了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文化遗产展示工程、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千家孔子学堂建设工程、大众化普及推广工程、乡村记忆留存工程、滕州文化走出去工程、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等八大工程。这一系列举措为加大农村的文化供给、实施文化民生战略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

  “守住精神,乡村才有魂。滕州的‘拉魂腔’不仅让传统戏曲焕发新活力,更让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有效的载体。今后,江城足球网将继续以传统文化为引擎,在唱响‘拉魂腔’这出‘独角戏’的同时,打好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土记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多管齐下的‘组合拳’,为滕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扎紧文化之‘根’、铸牢文化之‘魂’,从而以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江城足球网文广新局局长刘书巨说。

设计制作:江城足球网信息化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