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足球网

图片
您的位置文化资讯

云展览丨牛气冲天—中国牛文化百馆联展(九)

时间:2021-03-01 来源:


人与牛斗

李冰化苍牛,与祸患百姓的江神搏斗,杀死江神的记载在汉代广为流传。东汉时期应劭所著的考释名物、议论时俗的书籍《风俗通义》中也有这样的记录:“江神死后,无复患”。这是见于史册最早的斗牛记录。

U020210301318306048417.png

南阳汉画斗牛图

画中刻一人,弓步挥臂,右手拿一牛角,左手前推一只弓背垂尾、长角前抵之牛。

汉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那时的贵族们将斗牛搏虎表演当作日常的游戏,南阳为帝乡,彼时甲第相接,豪门相望,在南阳汉画像石上刻绘的斗牛场景即为当时贵族豪门间流行的一种行乐方式;南阳斗牛汉画表现的是人与牛斗的场景,与李冰二牛相斗的情况有所区别,展现了大汉王朝的自信与霸气,和汉代南阳人的膂力雄风。

U020210301318306048058.jpg

唐代史思明墓出土的灰陶牛

U020210301318306048497.png

西南遗风

斗牛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的斗牛是一种风俗,在全国各地都有记载。特别是在我国的云南和贵州一带,特别盛行此游戏。明朝罗日《咸宾录?南夷志三?贵南诸夷》记述:“二人谢去,相谓曰:‘惟斗牛事可以诱致溪( 苗砦主阿溪 )、 剌 (阿剌)也。’”足见斗牛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

U020210301318306057784.jpgU020210301318306059448.jpg

镇江博物馆藏清代铜水牛

10.5厘米,以简洁的线条刻画出牛的骨骼转折,两角上翘有力,双目炯炯,着重刻划出牛眼眶四周的睫毛,感觉到其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鼻上穿绳,昂首,正迈步向前。

U020210301318306055460.png

云贵节俗

如今云贵少数民族地区每年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斗牛节,火把节,斗牛活动是这些喜庆节日中的重要环节。届时由当地德高望重的社会贤达担任组织活动的领袖,而每个赛季都要竞选出牛王,给予一定的奖励,吸引更多的斗牛爱好者参与其中。以此活跃气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进民族间的友谊,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U020210301318306059658.jpg

镇江博物馆藏··桦木根雕牛

24厘米,宽23.5厘米。摆件为桦木根雕刻而成,一牧童梳高发髻,穿右衽短上衣,肩后挂一草帽,正欢快地唱着歌,赤足骑于牛身上,牛眼睛乌黑发亮,十分传神,鼻子穿着缰绳,慢悠悠地迈着步子。这件器物刻工精美,神态逼真,形象地应和一句古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U020210301318306056365.jpg

华侨博物院藏?近代?木雕牧童骑牛摆件

尺寸:通长16.6厘米,宽7.6厘米,通高17.2厘米

立体圆雕,水牛屈膝前倾,略俯首,圆目弯犄,粗鼻张口,臀部耸起,牛尾侧甩。牧童伏身跨骑于牛背,头顶梳髻,背戴斗笠。整体色泽深沉,刀法娴熟,线条练达,形态逼真传神,生动有趣。

渔樵耕读代表了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垅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表达对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童子般悠然自得心境的向往,因此明清以来牧童骑牛雕刻作品也成为文人案头赏玩的摆件。

U020210301318306059647.png架铃悠悠

云南山路崎岖,一种特殊的“牛架铃”诞生在这里;使用时栓在牛的脊背上,行走在山路上可以发出嗡嗡的声响,目的是让崎岖狭窄的山道上对面直线视觉达不到的行路人,知晓有牛正在通过这条山路,提前做好避让的准备。牛架铃发出的声音很特别,铃声不似中原的牛铃那样清脆,是一种浑厚的低音,深沉而悠远,听起来叫人可以静下心来,对于寂寞的行路人来说,就是一种享受。

U020210301318306053231.png

陕北汉画?奶牛

牛架铃发出的特别声音,很容易叫人辨识,在当地成为行路人熟悉的声响,好提前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避让。

U020210301318306060725.png

牛架铃

U020210301318306064300.png

初生牛犊

中国传统儿童玩具中,少不了制作粗犷、憨态可掬的小牛形象,其材质有铜、瓷、石、玉。究其原因,一是牛与生俱来不辞辛苦,勤劳勇敢的品性,二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古老蕴意,成为教化儿童勇敢自信的励志玩具,和辟除邪祟的保生护符。

U020210301318306062311.jpg

?吉州窑褐釉瓷牛

初牛犊不怕虎”出自《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指刚出生的小牛犊不怕老虎,因为它没见过老虎,根本不知道老虎的厉害;形容年轻人思想简单,少有顾虑,敢作敢为。

表现在儿童玩具和饰物上,就有了吉祥含意。

U020210301318306060420.jpg

?银坠饰牛

U020210301318306064553.png

心存敬畏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牛是六畜中地位最高的动物,它对人类所做的贡献为人们所敬仰;除素食者之外,民间修行的人大多数不食牛肉,他们认为牛为人耕田犁地,一生劳作,人应有感恩之心,不杀生,不食其肉。

U020210301318306060352.png

近代?牛头马面水陆画

中国民俗信仰里,幽冥界有两个鬼卒,一个头象牛,一个脸象马。这两个索命的鬼卒没有多少政治地位,却专职拿人性命。从伦理上讲,牛和马在古代一个是农业生产力,一个是政治军事的重要力量,造神的秀才们分配给牛和马如此吓人的差使,大概是要人们对牛马存几分敬畏,多几分怜悯之心罢了。

U020210301318306064034.jpg

?黄釉牛水丞

U020210301318306061250.png

孺子牵牛

孺子牛的故事出自《左传·哀公六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原意是说齐景公过分宠爱小儿子晏孺子。一天孺子要已届花甲之年的齐景公装作牛让他牵着玩,齐景公命人拿来绳子自己用牙齿咬住俯在地上,绳子的另一头由孺子牵着像牧童一样走。孺子不小心跌了一跤,齐景公没有防备,拽掉了门牙,齐景公不顾疼痛,把孺子搂到怀中安慰说:“孺子不哭,爸爸不痛!”后来齐景公遗诏孺子继位,大臣陈僖子欲改立公子阳生为国君。左相鲍牧阻止道:“难道你忘了先王因为做孺子牛而崩落一颗牙齿的事吗?你这是背叛先王的遗命!”

U020210301318306078147.jpg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那首《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使孺子牛的故事在精神层面上得到升华和拓展,自此以后人们便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U020210301318306076353.jpg

镇江博物馆藏近代刘伯岩人物横披

刘伯年(19021990)重庆人。名思若,署伯岩、伯年父、今是楼。幼年失怙,家境贫寒,弱冠之年就读于成都四川美术学校,后得吴昌硕弟子王个簃赏识,后随之转入昌明艺专,从此入个簃门墙,成为缶庐再传弟子。刘伯年继承了缶翁熔诗、书、画、印于一炉的艺术真谛,章法上以奇险出之。颇具新意。此画人物描绘虽不见面容具写,但轻风拂柳、御牛惬意的气息却扑面而来。

U020210301318306075623.png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江城足球网委、江城足球网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