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足球网

图片
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滕州 > 风俗人情

滕州民俗--传统丧葬、现行丧葬、特殊丧葬

时间:2021-03-25 来源:

     一  传统丧葬  
    人将死,移明间,儿女为之梳洗穿衣。逝后,停尸灵床,头南脚北。垫白枕,束双脚,白纸蒙身。燃长明灯,摆打狗饼,盛倒头饭,立“影身草”。长子于扶担登椅喊路,众孝子放声举哀。继以白纸封门、竖纸幡于户外。请族人,跪尊长,乞议丧事。遣执事,赴亲友送信报丧。当晚,孝子趋于野,登椅喊路,火焚“倒头轿”。  
    将盛殓,先整容。含饭,缀钱,将死者生前喜爱玩物放置棺内,尔后盖棺。若女丧,须娘家来人,叙死囚,禀贵嘱。述丧仪,概无异议,方可成殓。  
    入殓后,漆棺木,男黑女红,孝子昼夜守于侧,早晚举哀。亲友接丧信,携纸箔吊唁,抚慰丧主,孝子叩头谢纸(给吊唁人行礼)。并为亲友破孝。择期出丧,再遣人散帖。  
    殡葬前两日,报庙请魂。吹鼓乐前导,孝子擎幡随行。又有专人泼洒浆水于后。故又谓之“攉汤”。  
    前一日夜,冥饯送魂。入夜客尽,鼓乐引路,孝子依次缓行。至村外路口,长子呼唤着死者,送灵位于纸轿中、登椅喊路,撒岁数灯,焚烧所备社耗。男丧,女儿出资扎纸轿;女丧,则扎一纸牛。  
    出殡上午,亲友如期携香烛、纸箔、荤供、帐条、挽联、赙仪致吊。中午,宴宾、谢客。午后发引,家祭已毕,移棺于街。亲友依次行礼祭。礼成,长子顶“老盆”,摔于棺首。棺起,哀声大起。仪卫前导,鸣锣开道,孝男随棺缓行,孝女、孝眷顶“搭头”,就地举哀。  
    棺至族林墓前,孝子绕穴、亲自清扫,下棺入穴。放长明灯、倒头饭于穴内,立纸制金童玉女于棺前两侧,簇哀杖于棺后。而后,拱砖砌石成墓,筑上为坟。  
    翌日,儿女眷属上林祭扫,俗谓圆坟。五七、百日前,再祭扫于墓前。子女三年后除孝。其间,男穿白鞋,帽沿白边;孝女穿白,扎白带,衣镶白边。  
    丧葬因贫富有别,以上所述为中等之家发丧仪俗,富户还要奢侈,讲排场;旧社会贫穷人家无力富葬,人死后,只给至亲报丧,三日后即行埋葬,如无力购置棺木,仅以席簿卷埋。  
     二 现行丧葬  
    “文化大革命”初期,传统丧葬仪式被禁行,一般薄棺简葬。亲友多送花圈、挽联。孝子穿白鞋,戴孝帽、佩黑纱,单位(或生产队)开追悼会。会后,抬棺木于族林,掘穴深葬,不砌墓,不筑坟。但圆坟、五七、百日祭奠一 如旧俗。此时,境内林地夷为平地,人们仍循族林旧制,依序土葬。数年之后,乡村丧葬渐渐复旧,但“报庙”、扎“社耗”等旧仪式废除,规模也小。  
    70年代初,推行火葬。公职人员及乡村干部带头力行,普通居民也逐渐响应。火葬前,穿衣、停尸、招魂、守灵、启灵、报丧、祭仪,服孝、吊唁,一如旧仪。三日后火化,骨灰仍葬祖林。70年代后,人们仍把骨灰重置灵堂,罩以彩扎的楼阁,然后冥饯、发引、出殡,旧时葬礼仪式逐渐恢复。  
    1985年后,乡村土葬旧习俗日趋恢复。人死后,连夜抬尸于族林,掘土墓深葬之。山乡僻壤,更有筑土为坟者。城镇葬礼简单、停尸三日即火化。骨灰葬于故土,或寄火化厂存放处,一般仍以入土为安。  
     三 特殊丧葬
    中年人死亡,上有尊亲,丧事从简。停于偏房。仅送信不发帖,三日便葬。旧时,也有侯尊亲故后合并发丧者、谓之“发老丧带少丧”。  
    婴儿夭折,称之为”殇了”。俗以为催索前辈薛帐的“讨债鬼”以谷草裹尸,于夜间抛至乱尸岗或荒郊野外。踅身疾走,须绕道辗转回家。  
    少亡,也无停尸丧葬之仪,于午后由叔伯埋葬于林地角落,亦无棺木。  
    作奸犯科,死于非命者,俗以为耻,无葬礼,不吊唁祭奠。族人拒之入林,多葬于荒郊。  

分享到: 
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江城足球网委、江城足球网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江城足球网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

江城足球网

图片